花式托管的“破界”实践
学校、社区、企业、培训机构创新实践托管服务 助力孩子们的假期走向精彩
市北区开办28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已累计为700个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让职工通过参加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累积积分,帮子女获得公益暑假托管资格;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大厦管理方腾出一层楼为楼内企业员工子女提供免费托管服务……近年来,青岛的暑期托管服务正在“破界”。从政府主导的学校托管,到国企盘活资源打造“特色营”,再到社区编织“家门口的看护网”,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卷服务”打造家长满意的成长空间……记者探访4种托管主体的创新实践,看多元形式暑假托管如何加速破解“看护难”,让孩子们的假期从安全留守走向精彩成长。
社区托管
解民忧优化基层治理
7月29日,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打造的暑假托管课堂正式开课。为什么古埃及人喜欢画“侧脸正身”,“荷鲁斯之眼”是什么意思……第一课,青岛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社区导师”赵晶带领社区孩子们在艺术鉴赏中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还化身“法老艺术工坊”的小工匠,在石膏上拓印作画。“我希望孩子通过这种公益托管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赵晶说。
“我们网格员征集居民意见时,了解到有些家庭孩子暑假没人看、没地方去,所以社区前几年开始办公益课堂形式的暑期托管。”湛山社区工作人员鹿易说,今年根据家长需求,托管课堂进一步优化,延长托管时间,以艺术素养课程、“少年急救官”课程、文化素养课程为主线,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娱乐资源。
除了主城区,社区暑期托管的半径不断延展。即墨区潮海街道多个社区开设暑托班,不仅提供学业辅导、看护服务,还增设乒乓球、舞蹈、书法等课程。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开办的公益暑期托管,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为依托,以青年为主力,以多元课程为载体,收获了居民点赞。
社区暑假托管的辐射效应逐步凸显。在社区治理层面,它成为激活基层服务的“催化剂”,带动家长参与社区事务,形成“服务换信任、信任促参与”的良性循环;在招才引才层面,“青年带少年”模式催生“反哺家乡”新动能。
单位托管
生产车间变身成长营地
今夏,青岛市教育局部署暑期托管工作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学校等利用暑期托管组织集中研学、夏令营或拓展营等活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展托管服务新路径。在这一政策导向下,青岛能源集团旗下企业尝试将工业场景转化为“教育现场”。近日,青岛高新热电有限公司迎来50余名特殊的小访客,体验由该公司与青岛泰能高新燃气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暑期托管特色营。区别于传统托管的“静态看护”,这次托管更注重体验式成长——这群6岁至14岁的职工子女走进父母挥洒汗水的场域,在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文学的讲解中学习“暖气如何穿越城市血脉”;在“探秘科学”课堂,智能机器狗引来孩子们围观;在STEM研学区,孩子们学习芯片、编程知识;在“科学魔法秀”中,空气大炮击倒纸杯塔,引发阵阵欢呼;在“暖心学堂”,孩子们畅游书海……当孩子们接过“科技研学实践证书”和新学年礼包时,雀跃心情拉满。
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文学(中)为孩子们讲解供热知识。青岛高新热电有限公司供图
“我儿子原来以为供热就是‘烧锅炉’。这次参加托管活动,让他看到了我和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守护城市温度的。”公司职工栾晓晨说,单位组织托管的双重价值在于,不仅孩子学有所获,职工也增强了归属感和凝聚力。“我们上级单位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有限公司8月还要开两周公益托管,课表里安排了作业辅导、匹克球学习、硬笔书法、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手工、青岛能源博物馆研学等,我给儿子、女儿都报了名。”栾晓晨对单位的“升级版”托管班很是期待。
学校托管
服务上新“混团”就近就便
作为托管“主力军”,5年来,青岛学校的暑期托管早已撕去“看护兜底”的单一标签,对家长诉求有了更深层的回应——安全只是底线,成长方为内核。除了课程表迭代、时间轴延伸、监管链加密,家长的更多期盼正在被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个性化方案。
8月1日上午,在香港路小学校园的树荫下,暑假托管体育主题营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挑战跑酷。走进科技主题营,孩子们通过操控四驱车玩具体会力学原理;在阅读主题营,整本书精读强化了孩子的阅读思维;在综合素养主题营,孩子们在跨学科体验中拓宽视野……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假期我可以独自在家,但太无聊了。我更喜欢托管班,不仅课程有趣,还能认识新朋友。”镇江路小学学生肖俊杰说。
在香港路小学,参加托管的孩子在老师指导下挑战跑酷。
镇江路小学的学生为何在香港路小学托管?据了解,不同于以往的“在哪上学在哪托管”,在香港路小学托管的几十个孩子来自金门路小学、文登路小学、一中市南分校等19所学校,横跨辖区东、中、西片学区。“孩子在中片学区上学,假期主要住在位于东片学区的长辈家,而长辈无力长时间照看,也不可能让孩子每天赶到中片学区上托管。”在市南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教育服务不能“一刀切”,应主动持续贴近需求。所以辖区托管有了新尝试——在东、中、西片学区各选一所学校作“混团”托管地点,精准满足就近就便托管需求。今年暑期共开设8期托管,每期5天。据统计,首期托管人数已超600人,得到家长广泛认可。
镇江路小学学生肖俊杰展示自己在托管班画的美术作品。
机构托管
竞争激烈靠“卷服务”立足
记者探访发现,在社会公益托管多点开花、学校托管日益完善的形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托管依然热度不减,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从5月起,就陆续有附近的家长来咨询暑期托管的价格、形式。最终有70多个孩子报名,约占咨询人数的60%,共安排了7间教室。”青岛朗泽教育洛阳路校区相关负责人由女士入行10多年,感受到行业的明显变化。“以前75后家长觉得孩子有人照看、管着写作业就行,到托管班接孩子时,经常先问:‘你作业做完了吗?’而85后、90后家长更关注的是‘你今天开心吗?’”朗泽日均80—100元的托管费不算便宜,如何让孩子更开心、让家长更放心,成为朗泽“卷服务”的“法宝”。
来朗泽托管的孩子,无论人数多少,全部按年级编班;每天安排书法、美术、阅读、游戏、户外活动等托管项目;每班配两名老师“360度”看护;托管期间,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孩子的情况;家长若不能按时接孩子,打个电话就可延长托管……
当公益托管托稳普惠底线,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正用“卷服务”强调教育消费的“价值投资”,希望通过精细到“毛细血管”的服务来吸引家长的目光。(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张琰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 )
责任编辑:王逸群